西藏名Rgyal-rabsgsal-bah!i me-lon% 。又作王統明鏡、西藏王統記、藏王紀。西藏史籍之一,綏南監增(藏Bsod-nams rgyal-mtshan )著,成書年代不詳,據推測為西元一五○八年。其內容分為十五章,自世界形成與西藏地理述起,歷西藏各代至微松系諸王系譜及其事跡,最末說明撰述緣起。雖為西藏王統系譜及其事跡之文獻,但內容甚贊嘆佛教,并述及佛教在西藏弘通之經過,以及佛教與政治之密切關系。唯是書神話色彩較濃,史料價值稍低于教法史、青史。書中對端美三菩提(藏Thon-mi Sambhot!a )仿梵語創造西藏文字之說明甚為詳確,其對藏文三十字母之特質與構造之說明,為今日研究西藏語文之寶貴資料。[略述西藏史籍─王統記(內明雜志第十四期)]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