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用以比喻依阿彌陀佛之本愿他力而得以往生凈土之七種譬喻;概皆用以喻顯諸佛之不可思議力,猶如下列七事之不能以常情衡量。據安樂集卷上載,所謂七喻:(一)如百人聚薪百年,其高縱然千仞,火焚半日便盡。(二)如船載人,因風帆之勢,一日可達千里。(三)如貧者獲一瑞物,以之貢王而得重賞,頃刻致富。(四)如病弱者甚至無法上于驢背,但若隨從輪王而行,卻可凌空飛騰。(五)如巨大粗索,千人不制,而童子持劍,揮斬即斷。(六)如鴆鳥入水,魚蚌皆死;犀角觸泥,死者還活。故知性命雖斷,若憑不可思議之力,猶可再生。(七)如子安于墳下千年,黃鵠喚之,竟然還活。上述七喻,皆以喻顯一切萬法皆有自力他力、自攝他攝,千開萬閉,無量無邊,不能以有限之識,疑其無礙之法。[略論安樂凈土義、往生要集卷下]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