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受佛敕,不入涅槃,永住世間護持教法,饒益有情,令彼等得勝果報之四大阿羅漢。然諸經論所舉之名稱不一:(一)增一阿含經卷四十四舉出大迦葉(梵Maha^ -ka^s/yapa )、君屠缽漢(梵Kun!d!a -dha^na ,又作君屠缽嘆、君徒般嘆)、賓頭盧(梵Pin!d!ola -bha^radva^ja )、羅云(梵Ra^hula )四人。其中,大迦葉入雞足山,待彌勒出世,方取滅度。(二)增一阿含經卷二十所舉之四人:大目犍連(梵Maha^ -maudgalya^yana )、大迦葉、阿那律(梵Aniruddha )、賓頭盧。(三)維摩經卷上弟子品中列舉十大弟子之名,其中又選慧、定、行、解四項目最優勝之四人為四大聲聞,即舍利弗(梵S/a^riputra ,慧第一)、目連(定第一)、迦葉(行第一)、須菩提(梵Subhu^ti ,解第一)。(四)寶星陀羅尼經卷三所列舉之四人:舍利弗、大目犍連、富樓那(梵Pu^rn!a )、須菩提。[觀虛空藏菩薩經、大方等大集經卷十九往古品、彌勒下生經、舍利弗問經、大智度論卷四十一]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