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佛教之宇宙觀中,一個世界之成立、持續、破壞,又轉變為另一世界之成立、持續、破壞,其過程可分為成、住、壞、空四時期,稱為四劫。據俱舍論卷十二、瑜伽師地論卷二、立世阿毗曇論卷九等載,即:(一)成劫(梵vivarta -kalpa ),為器世間(山河、大地、草木等)與眾生世間(一切有情眾生)成立之時期。即由有情之業增上力,于空間生起微細之風,次第生成風輪、水輪、金輪,漸成山河、大地等器世間,其時,諸有情漸次下生,最終之時一切有情生于無間地獄。(二)住劫(梵vivarta -stha^yin-kalpa ),又稱續成劫。為器世間與眾生世間安穩、持續之時期。此一時期,世界已成,人壽由無量歲漸次遞減,至人壽十歲,稱為住劫中之第一中劫,此后之十八中劫亦皆一增一減,人壽從十歲增至八萬四千歲,復由八萬四千歲減至十歲。最后一中劫(第二十中劫)為增劫,即由十歲增至八萬四千歲。又據立世阿毗曇論載,諸佛之出現,多在減劫之時,其時人壽由八萬四千歲減至百歲之間。(三)壞劫(梵sam!varta -kalpa ),火、水、風三災毀壞世界之時期。眾生世間首先破壞,稱為趣壞(梵gati -sam!vartani^ )、有情壞(梵sattva -sam!vartani^ );其后,器世間亦隨而破壞,稱為界壞(梵dha^tu -sam!vartani^ )、外器壞(梵bha^jana-sam!vartani^ )。即于此劫之初,地獄之有情命終之后,不復更生,其后,其余傍生、鬼趣及人、天等之眾生亦漸次壞滅;有情破壞后,世界出現七個日輪,故起火災,色界初禪天以下皆成灰燼,次起水災,第二禪天以下漂蕩殆盡,最后起風災,第三禪天以下全部吹落。(四)空劫(梵sam!varta -stha^yin-kalpa ),世界已壞滅,于欲、色二界之中,唯色界之第四禪天尚存,其他則全入于長期之空虛中。此成、住、壞、空四劫之期間,各有二十中劫,總合為八十中劫,稱為一大劫。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