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念佛

助印经书

“念佛”者,乃佛教之特別法門。但有三種不同:一者專念自佛。二者專念他佛。三者兼念自他佛。 專念自佛者,全憑自力,根究實相,以期悟、證者也。如禪宗看念佛者是誰,及各種話頭之類,皆是也。此于四種念佛中,屬實相念佛之范疇。但以諦理幽深,誠不易修,以唯仗自己戒定慧力,別無他力資助。若非宿根成熟,悟無是處,又何言證焉? 要之,悟與證迥然不同。悟者,唯見回家之路;證者,已是居家穩坐矣。《文鈔 與泰順林枝芬居士書二》云:“既悟之后,乃名悟道,尚須歷諸境緣,鍛煉習氣,直得煩惑凈盡,方名證道。” 《文鈔 復化凡居士書》云:“世之學佛者,率以開悟為志事。不知悟而未證,尚不濟事;即證初、二、三果之人。亦難免來生因福造業,或致墮落惡道。證四果者,方了生死。此依小乘說,若依大乘圓教說,初信斷見惑,與小乘初果同,七信斷思惑盡,方了生死。”由此可見,悟者,悟道;證者,證道。悟而未證,尚不濟事;證道四果,方得了脫。所以悟道者,仍是輪回中人。證道者。方為了脫生死。如五祖戒(即蘄州五祖寺師戒禪師,尊稱五祖戒。為云門第三世)、草堂清、真如喆皆是大徹大悟之人。但以有悟無證故,仍復輪回,是其明證。 專念他佛者,有三種念法。


  (一)、觀想念佛。謂依《觀經》作觀,或專觀白毫;或但觀丈六八尺之佛身;或具觀十六種觀。(二)、觀像念佛。謂對佛形象,想佛相好光明等。(三)、持名念佛。謂一心稱念“南無námó阿彌陀佛”圣號也。此三種念佛,方法不同,但皆需具真信,切愿,方可于一生之中出此娑婆,生彼極樂。又此三種念佛之中,唯持名一法,下手易而成就高,用力少而見效捷,倘能都攝六根,凈念相繼。必于現生了脫生死,出離輪回。末世眾生,若欲一生取辦,須于是法留心。 兼念自他佛者,即所謂禪凈雙修者也。


  此法,先須開悟(宗門曰明心見性,教下曰大開圓解,詞異意同)然后念佛,謂之“有禪(有悟處)有凈土,猶如戴角虎,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此中行人,以已所悟所修。因材施教,曲接來學。應以禪機得度者,即為說禪,應以凈宗得度者,即為說凈。應以禪凈雙修得度者,即以禪凈雙修法門而度化之。如是,大人不倡游言,言必契理;君子不談虛語,語必契機。生為人天師范,歿則上品上生,豈非“現世為人師,來生作佛祖”耶? 然有一班人,即參禪又念佛,唯以明心見性為目的,不以求生凈土為宗事。看似禪凈雙修,實則無禪無凈土。何以言哉?未能徹悟,故無禪;不求西方,故無凈。無禪則不能仗自力了脫;無凈則不能仗佛力接引。自力佛力,兩皆無靠,欲了生死,無有是處。此人來生,必感殊福,倚福造業,因業墮落。永明大師所謂“萬劫與千生,沒個人依怙”者,此也。截流大師稱此為“第三世怨”。可懼也已,凈業行人,當自警策。

第三節 念佛相關文章

佛說阿彌陀經完整版儀軌

【香贊】  爐香乍爇。法界蒙熏。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云。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  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三稱三拜)【蓮池贊】  蓮池海會,彌陀如來,觀音勢至坐蓮臺,接引上金階,大誓弘開,普愿離塵埃。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三拜)【開經偈】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em

慈悲藥師放生簡軌

1.祈請本師: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2.三皈依: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兩足尊。皈依法離欲尊。皈依僧眾中尊。 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不墮地獄。皈依法不墮惡鬼。皈依僧不墮傍生。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三遍) &nbs

凈業朝時課誦

01 爐香贊爐香乍爇 法界蒙熏 諸佛海會悉遙聞 隨處結祥云 誠意方殷 諸佛現全身南無香云蓋菩薩摩訶薩!(三稱)02 請佛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南無蓮池海會佛菩薩!(三稱)03佛說阿彌陀經 (姚秦三藏法師 鳩摩羅什譯 )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僧千二百五十人俱,皆是大阿羅漢,眾所知識。長老舍利弗、摩訶目揵連、摩訶迦葉、摩訶迦栴延、摩訶拘絺羅、離婆多、周

佛經推薦文章

Zola

大悲咒是什么意思?大悲咒因何叫大悲咒?

大悲咒是什么意思  大悲咒出自《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無上菩提心,以及濟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  大悲咒的全文共84句,每一句對應一種化身。全文大意是:  皈依三寶,皈依大悲渡世的觀世音菩薩,世間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眾生,要誓愿宣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救苦救難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煩惱,了悟真

全文大悲咒全文

  南無·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無·阿唎耶。

文殊菩薩五字心咒原文

  嗡 阿 拉 巴 扎 那 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