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閦佛心咒感应

阿閦佛心咒感应

 阿閦佛心咒感应

  最早有关阿閦佛的汉语佛经是公元147年由后汉月支国三藏支娄迦谶法师译成汉语的《阿閦佛国经》,这部经也是已知最古老的净土经典。最近在巴基斯坦发现了用犍陀罗语书写的,涉及到阿閦佛的佛经残卷,它们属于早期的大乘佛教,书写时间在公元1世纪末和2世纪间。阿閦佛心咒则是阿閦佛信仰者持诵以求得渡的经典。

  阿閦佛另也译为阿閦鞞佛、阿刍鞞耶佛、恶乞刍毗也佛、无怒佛、无嗔恚佛,为大乘佛教信仰中,东方妙喜世界的佛陀,地位等同于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著名的维摩诘居士即是出自妙喜佛土。阿閦佛信仰与阿弥陀佛信仰皆起源于大乘佛教早期,不过同属大乘的汉传佛教中,另外一位东方琉璃世界的药师佛较为人知。在藏传佛教与密宗信仰中,阿閦佛是金刚界五智如来(五方佛)中的东方如来,代表“大圆镜智”。

  凡是听到此如来名号虔诚信奉者,于无上菩提中不退转,所有恶魔也不能扰乱。(昔日佛陀)在念诵不动佛的名号、宣讲不动佛的功德时,魔王波旬耳闻后带着魔军来到佛前说:“称诵千佛的名号,我也无感应,而不动佛的名号却非如此。为什么?因为他不能变成我的境地。所以,我要对听闻他名号者制造违缘。”佛言:‘波旬,你无法对其制造违缘,因为我已交付于不动如来和其余如来,(听闻彼佛号者)将蒙受那些佛陀垂念、加被。”佛告舍利子:那些听到不动佛的功德后舍弃者,是紧持成为地狱之法。迈入大乘之人渐渐在北方弘扬尽说其功德的法门时,有许多舍法者,并对地点及人数作了授记。佛陀及其所有正法不可思议,万万不可认为“我不了知”而舍弃甚深法,因为他们得到的是舍法非福德业,而虔诚信奉功德无量。

  一般教言:临终前见此咒能净除一切业障,包含五无间罪;听闻此咒不堕三涂。

  若持诵十万遍,吹气加持沙子、水、白芝麻或白芥子,再把受加持物品洒在已死的有情身上,可使之立刻解脱恶趣。

  阿閦佛也叫救度三涂苦佛,所以帮助地狱鬼道乃至畜生道,常念这个阿閦佛心咒其感应是帮其超度,功德无量。


阿閦佛心咒感应相关文章

妙法莲华经弘传序

妙法莲华经者,统诸佛降灵之本致也。蕴结大夏,出彼千龄。东传震旦,三百余载。西晋惠帝永康年中,长安青门、敦煌菩萨竺法护者,初翻此经,名正法华。东晋安帝、隆安年中,后秦弘始,龟兹沙门鸠摩罗什、次翻此经,名妙法莲华。

卷一 序品 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

卷一 方便品 第二

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

佛咒推荐文章

Zola

全文大悲咒全文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无·阿唎耶。

文殊菩萨五字心咒原文

  嗡 阿 拉 巴 扎 那 帝

净水咒原文

唵嚩悉波罗摩尼莎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