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華嚴經卷五十五離世間品所說之菩薩十種堅固愿心,以其堅固如金剛,故稱十金剛心。即:(一)覺了法性,菩薩發大愿心,誓欲了解無量無邊不可窮盡之一切微妙法門,不使有任何遺余。(二)化度眾生,菩薩以無上涅槃道,度脫十方無量無邊一切眾生,悉使出離諸趣。(三)莊嚴世界,菩薩謂十方世界無量無邊不可窮盡,我當以諸佛國土最上莊嚴之具莊嚴之。(四)回向善根,菩薩以種種修行之善根,悉皆回向于無上之佛果菩提及法界眾生。(五)事奉大師,菩薩以所修之善根功德,事奉供養無量無邊一切諸佛,悉使周遍無所缺少。(六)實證諸法,菩薩于諸法實相之理,非實非虛,非有非無,悉皆真實證知。(七)廣行忍辱,菩薩被眾生呵罵,或楚撻,或被截手足、割耳鼻,如是悉皆能忍受,無有嗔恨。(八)長時修行,菩薩謂未來世劫無量無邊不可窮盡,我當盡彼之劫,行菩薩道,教化眾生,永不疲倦。(九)自行滿足,菩薩建立妙行,以心為主,心體寂靜,則能圓滿一切功德善根,具足無上大菩提道。(十)滿足他愿,菩薩自行既滿,慈悲之心轉更增上,故為求解脫者,教涅槃之道;為求佛法者,說大乘之法,悉使其愿心滿足。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