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丹,為位于喜馬拉雅山東麓之小國,面積四萬七千平方公里,北界西藏,南鄰印度,西接錫金,大部分為險峻山區,對外交通困難,夙有‘秘境龍國’之稱。住民多為藏人系統之不丹族,分僧侶、貴族、庶民等階級,最奇異之風俗為不論僧俗男女均蓄短發,服裝大體模仿西藏。崇奉西藏喇嘛教之紅教派,系由于八世紀中葉,印度佛教著名的密咒師蓮華生(梵Padma Sam!bhava ),自西藏返印,途經不丹駐留宣教之故。正式傳教則在十二世紀末以后,由舊喇嘛教主傳入。寺院多建于十六世紀中葉以后,且有大藏經目錄之開雕,惜燒毀于十八世紀之內亂。又十六世紀中葉,曾有一喇嘛教主挾其勢力強行入境,宣稱乃不丹之支配者,此即今不丹稱教主為法王(梵Dharma Ra^ja )之由來。此一法王組織中央政府,任命地方官,采政教合一政策。法王則以轉生再現為繼承方式。又不丹佛教最大慶典為每年四月于巴羅(Paro )舉行的巴羅大祭,節慶共進行四天,主要紀念蓮華生大師。[Journal of Royal GeographicalSociety of Britain & Ireland 35,1910; L. A. Waddell: Buddhismof Tibet, 1895](參閱‘巴羅大祭’1390)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