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密教以不動明王為本尊,為息災增益所修之祈禱法。即依金剛手光明灌頂經最勝立印圣無動尊大威怒王念誦儀軌法品而修,除十八道行法外,并加修十九種相觀、十四根本契印、十九布字觀等。十九種相觀,即:(一)觀本尊為大日如來之化身,成為如來之使者,執作諸務。(二)觀真言阿、路、唅、舾四字,表如來之四秘密,三世諸佛由此應現三身,成等正覺。(三)觀常住火生三昧,焚燒一切障垢。(四)觀示現童子形,上承佛敕,侍奉行者,下化眾生,攝持雜類者。(五)觀頂有七莎髻,表七覺分。(六)觀頭左垂一辮發,表慈悲。(七)觀額有水波皺紋,表憂念六道。(八)觀斜閉左目,表遮掩左道,令入一乘。(九)觀下齒嚙咬上唇,露牙,以慈力怖魔。(十)觀口緘閉,滅戲論之語。(十一)觀右手執劍,殺害三毒之惑。(十二)觀左手持索,系縛不降伏者。(十三)觀吃行者之殘食,表啖食眾生未來之無明習氣。(十四)觀坐大盤石,表鎮攝眾生之重障,令成凈菩提心。(十五)觀色丑青黑,示調伏之相。(十六)觀奮迅怒念,示威猛之相。(十七)觀遍身有迦樓羅炎,表智火之金翅鳥能啖食惡毒有情之龍子。(十八)觀變為俱利迦羅龍王,表智劍能摧滅三毒惡龍。(十九)觀變為矜羯羅、制吒迦二童子,表順正,不順不正。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