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朝鮮新羅之華嚴宗學僧。俗姓薛。二十九歲于皇龍寺出家。與義湘于新羅武烈王七年(660)欲渡海來唐(一說唐永徽元年,650,或謂總章年頃 668~669),然師于途中忽感悟:‘心外無法,胡用別求?’遂折回。后奉王命講授教義,自稱居士,以俗家生活從事各種佛教活動。又被稱為海東(朝鮮)師。晚年崇信凈土宗,寂年不詳。后高麗肅宗六年(1101)謚號‘大圣和靜國師’。著有華嚴經疏、阿彌陀經疏、金剛三昧經論、大乘起信論疏、十門和諍論、法華宗要、二障義、判比量論等書。其中二障義、判比量論二書佚失一千三百余年后,至二十世紀始分別別為日本學者橫超慧日、神田喜一郎所發現。[宋高僧傳卷四、三國遺事卷三、卷四、高麗史卷十一、新編諸宗教藏總錄、東域傳燈目錄]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