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廣州市。建于南北朝時代,初名寶莊嚴寺,后改名長壽寺,又改為凈慧寺。北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蘇東坡路過該寺,對環寺六株巨榕頗感贊嘆,親題‘六榕’二字,自明代以后改稱六榕寺。禪宗六祖得五祖弘忍所傳衣缽后,一度居于該寺,示寂后,弟子造銅像供于六祖堂內。寺中主要之建筑尚有觀音殿及舍利塔。舍利塔又稱花塔,建于梁武帝大同三年(537),為遠近馳名之古塔,共八角九級,內塔有十七級,高二十七丈,系廣州最高之塔。塔內供有佛像八十八尊,最上層裝置一座雕鏤千佛之銅柱,重達千斤。塔尖有金葫蘆,高數丈,連同四周鐵鏈共八千斤。登塔遠眺,全市景色盡收眼底。寺中供有清圣祖康熙二年(1663)所鑄銅佛像三尊及銅觀音像一尊,皆為具有藝術價值之歷史文物。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