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日本十六世紀之法亂。又作天文法華亂、天文法難。京都之日蓮宗自日像創寺弘教以來,教勢逐漸擴張。至室町時代,進而與公家連結,計擁有二十一山,乃遭致比睿山徒眾之嫉妒。天文五年(1536)三月,日蓮宗徒松本久吉詰難比睿山僧華王房之說法,為兩方爭端之始。七月二十三日,比睿山徒眾襲擊洛中之日蓮宗諸寺,戰斗四晝夜后,二十一本山悉數燒毀。京都市街亦三分之一毀于火。殉難者千余人(另說數千人),殘余徒眾遁至和泉國界。此予日蓮宗之打擊甚重。直至天文十六年,雙方始漸妥協。此后,本能寺、本國寺、本法寺等十六寺乃逐漸再興。[天文法亂書、天文法亂雜記、天文法亂興記]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