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受道、佛二教影響而興之政治性秘密結社。又稱三合會、三點會、添弟會。清初,清軍攻福建福州九連山少林寺,火燒伽藍,多數僧侶戰死。其時,幸免于此難之五僧遂祭天地,奉明崇禎帝之孫為幼帝,自稱洪軍,與清兵交戰敗后,幼帝亦失其行衛,但其斗志未挫,詩以‘五人分解一首詩,身上洪英無人知;此事傳得眾兄弟,后來相會團圓時’為黨員之證,一時隱入山澤以養勢力。此會被視為明代遺臣反清運動團體之一。初以福建為根據地,乾隆五十一年(1786),臺灣天地會會首林爽文起兵占領彰化(此謂北路),南部莊大田與其呼應而掠取鳳山(此謂南路),且得臺灣高山同胞之協助,一時勢力頗振,但翌年即為清軍及鄉勇所敗,其后蔓延及浙江、廣東、廣西、湖南、南洋諸島。道光十一年(1831),湖南、兩粵之天地會員與土著猺族相爭,另方面又煽動猺族與清軍交戰。至道光三十年,又與太平天國互通聲氣。光緒十二年(1868),黨員三千人在廣東惠州反抗官憲。二十六年,頭目鄭弼臣與興中會會長孫文共同起義于惠州。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