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韓國全羅南道升州郡之曹溪山。號曹溪山。韓國佛教三十一本山之一。新羅法興王十七年(530),阿度和尚所創建,稱山名為清涼山,寺名海川寺。新羅憲康王元年(875),道詵依據唐僧一行所示之建筑圖式而重建,改名仙巖寺。高麗宣宗九年(1092),大覺國師義天自宋請來釋典經書,并予重建,改名曹溪山,勤修止觀。其后,本寺曾兩度遭火焚毀。今之建筑包括大雄殿、地藏堂、凝香閣、大乘庵、毗盧庵等三十余座庵、堂。寺外尚有興國寺、香林寺等十四座別院。[全南順天郡曹溪山仙巖寺重修碑并序、朝鮮寺剎三十一本山寫真帖、朝鮮寺剎史料卷上]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