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十卷。唐代梓州慧義寺沙門神清撰,北宋慧寶注。又稱北山語錄、參玄語錄、北山參玄語錄。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二冊。因慧義寺位于城北長平山之陽,故稱‘北山’;該書博綜儒、釋、道三教玄旨而為著錄,故稱‘參玄’。內容計分十六篇,即:天地始、圣人生、法籍興、真俗符、合霸王、至化、宗師議、釋賓問、喪服問、譏異說、綜名理、報應驗、論業理、住持行、異學、外信。引用法華經、賢愚經、華嚴經、毗曇心論、雜毗曇心論、中觀、智度論、入大乘論、清辯之掌珍論、范縝形神滅論、續高僧傳等典籍,采佛教教義以調合孔、孟、莊、老、列、荀、楊、班、馬等各家之說,內容廣及儒、佛、道三教與諸子百家。其卷六‘譏異說’批評禪宗曲解‘付法藏因緣傳’編造傳承世系,遭到禪者之駁斥。本書傳本極少,民國初年發現兩種殘本,后有兩本影印本傳世,大正藏亦收錄之。[傳法正宗論卷下、國史經籍志卷四(明代焦竑)、中國佛教史籍概論卷五(陳垣)]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