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佛經或祖師先德之著作。佛教具有遠非其他宗教所能比較之浩瀚圣典,其中大多具有永遠保存之價值;此外,祖師先德著作能比擬圣典者亦極豐富。凡此,皆可稱為佛教古典。通常佛教徒都很重視佛、菩薩、祖師、先德之著作,一般稱圣教。唐朝湛然之法華文句記卷十下(大三四·三五九下):‘一句染神,咸資彼岸。’日僧空海在梵網經開題中亦言(大六二·二中):‘一一句句,一一字字,皆是諸尊法曼荼羅身。’言下自有尊重古典之意。維摩詰所說經卷下法供養品則謂(大一四·五五六下):‘依于義不依語,依于智不依識,依了義經不依不了義經,依于法不依人。’此即所謂‘法四依’。在因明中,依從圣賢之言教而量知義理,稱為圣教量,此系自另一觀點來尊重古典。禪宗標榜不立文字,強調拘泥文字之弊害,然絕非排斥文字所表達之法意。故于叢林中,極其尊重古佛先德所傳下之佛典祖錄,習禪者如能嫻熟佛陀或高僧之言教,并以之鑒照一己之靈心,則舍邪歸正,舍執歸真,稱為古教照心,或照心古教。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