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閻浮提洲之地分封之象主(梵gaja -pati )、寶主(梵ratna -pati )、馬主(梵as/va -pati )、人主(梵nara -pati )等四主。大唐西域記卷一、釋迦方志卷上等載,轉輪王尚未應運出世時,贍部洲分別為四主所統領:東為人主,自雪山以東至于東海,其氣溫和暢宜人,為人主之國。南為象主,自雪山以南至于南海,暑濕宜象,為象主之國。西為寶主,自雪山以西至于西海,其地臨海,多出寶貝,為寶主之國。北為馬主,自雪山以北至于北海,其地寒勁宜馬,為馬主之國。其中,以東方為上。此四主之說,或即喻指印度、波斯、朔北(月支)、中國等地。蓋印度盛行以象代勞,故宜為象主之地;波斯等西方諸國長于貨殖理財之術,從事交通貿易之業,故宜屬寶主之地;又朔北之民族資性強悍,以騎馬兵戰為事,故宜為馬主之地;而在東方之中國,風俗機慧,仁義昭明,守孔孟之道,行古圣賢之教化,冠帶右衽,車服有序,安土重遷,較之上述三地安和樂利,故宜為人主之地。然起世經中關于閻浮洲部分并未見此種說法,在十二游經始載此四主之事。或謂此四封土之說,乃由印度古時兵戰所用之象、車、馬、步四部之轉說。[法苑珠林卷二、大明三藏法數卷十六、大藏法數卷十九]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