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用語。表示徹悟之狀態。漆桶,指盛裝漆物之桶,或指黑色之桶;由于使用日久,桶身及桶內之顏色皆渾濁不堪,既難以識別其最初之顏色,亦無從區別與其他顏色之差異。于禪林之中,多轉指吾人由于無始以來所累積之無明煩惱而隱覆本具之真如佛性。由是,則若一旦解脫煩惱,泯滅妄想,而得全面大悟之情形,即稱打破漆桶,為禪宗典籍所常用來表示豁然開悟之用語。碧巖錄第九十七則(大四八·二二○下):‘全無伎倆(展轉沒交涉,向什么處摸索?打破漆桶來相見)’此外,漆桶一詞既轉指迷妄煩惱,久之,禪林亦以‘漆桶輩’一稱,貶指無法了悟佛法真理之愚昧僧徒。[碧巖錄第五則、大慧普覺禪師書卷上]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