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蓮教

助印经书 我國舊時偽托彌勒教,并混合摩尼教、道教、白蓮宗及民間信仰之秘密教會,屬凈土教系統中之教匪結社,流行于元、明、清三代。其中之彌勒教為崇奉彌勒佛之在家宗教團體,自隋唐之后,野心分子屢藉名彌勒轉世,圖謀造反。摩尼教于唐武后時傳入我國,因唐武宗排佛,摩尼教亦遭禁,而轉入地下,以該教崇尚光明,所崇奉之神稱為明王,故改稱明教。此二教教義中皆含不滿現狀、憧憬未來之思想,燒香、吃齋等儀規亦多相似之處,二教接觸后,自然趨于融合。每逢現實政治令百姓失望時,彌勒、明王出世之謠傳自然涌現。此外,道教為我國固有信仰,流傳于民間之彌勒教、明教,自不免受其影響。故其后于元代興起之白蓮教,亦融合彌勒教、明教、道教三種信仰。除此之外,白蓮教之另一淵源,即為白蓮社。

 東晉高僧慧遠于廬山創建白蓮社,精修念佛三昧,祈愿往生西方凈土。南宋初年,慈照子元(茅子元)崇慕慧遠建白蓮社之遺風,故倡導一庶民念佛宗團,即白蓮宗(信徒被稱為白蓮菜),但由于其門人小茅阇梨之歪曲教理,致宋代末年時被認為是一種邪宗門,盛行于江南一帶。

 至于白蓮會之名,系在元世祖至元十八年(1281),由江南都邑縣之杜萬一結社集會而來。此時與子元系統之白蓮宗徒是否有連系則不明,但行白蓮佛事則有之。此白蓮會于元代時被視為亂賊,故受彈壓,并敕禁白蓮會之名目及一切左道亂世之術。此時,江西廬山東林寺之白蓮宗僧優曇普度,撰‘廬山蓮宗寶鑒’十卷,闡明子元所倡之白蓮宗真義,并以之破斥當時白蓮會之邪說邪行。至武宗至大元年(1308),因福建省建寧路后山白蓮堂白蓮道人之非行,復被禁壓。然由于優曇普度親自上大都,努力于復教運動,于仁宗即位之頃(1312),又被允許復教。之后,英宗至治二年(1322)復三度被禁止活動。

 順宗時,欒城韓山童父子,詭言白蓮花開,彌勒降世,正式創設白蓮會,依托佛教,造作經卷符箓,傳布民間,于至正十一年(1351)率愚民為亂,未久俱被處死,此即為‘紅巾賊。’明太祖時,曾加以禁抑。

 明正德以后, 白蓮會受羅教(明代羅清所創,宗旨近于禪宗南派) 之影響,吸取‘真空家鄉,無生父母’之思想,奉無生老母為創世主,宣稱無生老母派彌勒等神佛下凡,將迷失紅塵中之皇胎兒女收回真空家鄉。此后教派林立,名目繁多,各派之間互不相屬,教主獨攬大權,父死子繼;等級森嚴,教徒入教時舉行一定儀式,交納錢財,定期集會,燒香禮拜,宣講經卷,教習拳棒。迄神宗萬歷年間,徐鴻儒、王森又起,提倡白蓮教,此為白蓮教立名之始。然若論白蓮教中彌勒轉世之思想淵源,應始自隋唐;若就其混合諸信仰之型態而言,則應形成于南宋或元代。王森以得妖狐之異香,自稱聞香教主,率眾謀叛,波及山東、山西、河南、陜西各省,尋亦敗亡。

 清乾隆年間,其教又起,教主安徽劉松,被捕充軍甘肅,又謀反,事敗被殺。其后劉之協、宋之清、王三槐、冷添祿等人再起,號召教眾,謀起兵覆清,事發,先后被殺。而官吏大肆搜索,株連甚多無辜。于是荊州、襄陽、四川、陜西、甘肅等處之余眾,以官逼民反為詞,紛紛揭竿而起,蔓延達五行省,時稱川楚教徒之役。清軍與之戰,無功,乃行堅壁清野之策,由額勒登保、楊遇春、楊芳等次第平定之。然白蓮教之根株,仍未凈絕。

 綜觀白蓮教,其于發展過程中,名稱迭經變遷,支庶繁衍,名目百出,而各派之教義、組織、儀規、活動方式仍多相似,故可統稱為白蓮教。明、清至民國,派數估計在百種以上。如明代有紅陽、凈空、無為、西大乘,清代至民國有弘陽、混元、收元、老官齋、龍華、八卦、天理、一貫道、義和團、紅槍會、大刀會、小刀會、天門會、無極會、快道、扇子會、妙道會、紅燈會、九仙會、天皇會、無極老母會(黃道會)、天神會、六離會、方道會、大道門、報德門、十祖門、金丹道、老師道、坐功道、老佛門、學好教、賢圣教、大佛教等。[大元通制條格二十八、元典章卷三十三禮部五、廬山蓮宗寶鑒、廬山復教集]

白蓮教相關文章

釋門章服儀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

大乘結集

 (傳說)有數說。菩薩處胎經,佛滅后七日,大迦棄招集五百阿羅漢,令彼請十方佛世界諸阿羅漢,于閻浮提娑羅雙樹間,得八億四千阿羅漢眾。使阿難先分類菩薩藏,聲聞藏,戒律藏之三部,于其菩薩藏結集八藏云。菩薩處胎經出經品曰:‘爾時佛取滅度已,經七日七夜。時大迦葉告五百阿羅漢,打揵稚集眾。(中略)集諸羅漢得八億八千眾,來集到忍界,聽受法言。(中略)使阿難升七寶高座,迦葉告阿難言:佛所說法一言一字,汝慎勿使有缺

報像功德經

報像功德經

佛教字典推薦文章

Zola

大悲咒是什么意思?大悲咒因何叫大悲咒?

大悲咒是什么意思  大悲咒出自《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無上菩提心,以及濟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  大悲咒的全文共84句,每一句對應一種化身。全文大意是:  皈依三寶,皈依大悲渡世的觀世音菩薩,世間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眾生,要誓愿宣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救苦救難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煩惱,了悟真

全文大悲咒全文

  南無·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無·阿唎耶。

文殊菩薩五字心咒原文

  嗡 阿 拉 巴 扎 那 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