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8~1682)清代僧。江蘇宜興人,俗姓蔣。字截流。其父全昌精通儒佛,與憨山德清有親交。德清示寂后三年,全昌夢其杖錫入室,于是生行策。長而父母相繼逝世,年二十三投于武林理安寺箬庵通問門下,五載不橫臥,徹達法要;住報恩寺,受自庵瑛之勸,而修凈土,并就錢塘樵石研習天臺學,共修法華三昧,研習教義。清康熙二年(1663),于杭州法華山之西溪河渚間結庵(蓮柎庵),專修凈業。康熙九年,住虞山普仁院,復興蓮社,學者翕然風從。康熙二十一年示寂,世壽五十五。著有金剛經疏記會編十卷(乃宗密‘金剛經疏’與子璇‘金剛經纂要刊定記’之會本,成于康熙三年)、勸發真信文、起一心精進念佛七期規式、寶鏡三昧本義、楞嚴經勢至圓通章等。[金剛經疏記會編序、凈土圣賢錄卷六、新續高僧傳卷四十五]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