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北平名剎之一,位于安定門外十余里處。建于清代順治九年(1652)。為西藏達賴、班禪進京駐錫之所。因頂上全以黃色琉璃瓦覆蓋而得名。外型異于尋常寺院,系一喇嘛廟。寺后尚有一班禪塔,及乾隆年間為紀念在京入寂之班禪六世所建之衣冠石塔,稱為清凈化域塔。整個塔型為印度佛陀迦耶式,即大塔四角建小塔,五塔建于同一塔基上,而中央之主塔為我國西藏式喇嘛塔,四角為八角五層經幢小塔,雕刻精美,風格獨特。寺中有密宗諸尊像,為他處少見。蒙古人至北平,大都留居此寺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