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西山八大處之第二處靈光寺舊址。釋迦牟尼佛入滅后之二顆圣牙,一顆傳到師子國(錫蘭,今之斯里蘭卡);一顆傳到烏萇國(約在印度北部蘇瓦特河流域),后又傳至于闐。至五世紀南朝僧人法獻西游至于闐時,將之帶回齊都建業(南京),隋統一天下,佛牙又被送至長安,五代時中原戰亂,又輾轉到達遼之燕京(北京),遼道宗咸雍七年(1071)將佛牙舍利供奉于北京靈光寺招仙塔(建于西元八世紀)之舍利塔中。然此塔于清德宗光緒二十六年(1900)義和團事件時,因八國聯軍炮擊而告荒廢,后經修建,恢復舊觀。由舊塔基臺中挖出之沉香木盒內藏有佛牙,遂移至新建之舍利塔內,供奉于七寶金塔之蓮座上。佛牙舍利塔,為金碧輝煌之八角形十三層密檐磚塔,塔高五十一公尺,矗立于西山山麓,為北京郊外名勝之一。塔內第一層,有‘金剛般若經’之銅版刻文,相傳為元代書法家趙孟俯之手筆。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