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佛光山文化出版事業之一,前身為佛教文化服務處。星云大師鑒于欲維系佛教命脈于不墜,有待佛教文化之推展,故于民國四十八年(1959)八月一日,創辦佛教文化服務處。初設址于臺北縣三重市,五十三年遷至高雄市,五十六年遷至佛光山,佛光山之創建,與佛教文化服務處之拓展關系至為密切。其主要業務為出版一般性佛教書籍、經典,流通各種法物,并設有每月印經會、中英佛學叢書編輯委員會,出版之佛教書籍、唱片、錄音帶達數百種。民國六十七年,為擴大業務,特將文化服務處更名為佛光出版社,并于臺北市成立門市分社─佛光書局,加強臺北地區佛教文物法器之流通,同時設立編輯部,有計劃地進行藏經之編纂工作。編輯部初設于臺北市,民國六十九年遷至彰化福山寺,設有佛光大藏經編修委員會以及佛學辭典編輯委員會,成員皆為國內外著名佛教學者。其主要任務有五:(一)編印各種現代人適用之佛學辭典。(二)將經典各種版本重新予以考訂、校正,并加新式標點、注解、題解,編纂一部人人適用之現代佛教大藏經。(三)編印自佛陀入滅至今日,有關佛教活動之佛教史年表。(四)編纂一般性之佛教叢書。(五)設計各種佛教法器,以廣流通。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