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5~1231)宋代北邊金國之佛教學者。弘州襄陰(河北陽原)人。名純甫,字之純,以號行世。舉經義進士,官尚書右司都事,性嗜酒,每飲必醉,輒談論風發,與新進少年游而不厭。通曉莊子、列子、左氏春秋、戰國策。初抨擊佛教,后因窮讀首楞嚴、圓覺、維摩、華嚴諸經,體得佛教真義,遂歸信佛教,提倡儒佛道三教調和說。著作除鳴道集說為世所知外,并有老子集解、莊子集解、中庸集解、中國心學、楞嚴絕解、金剛經解(全佚)等。[佛祖歷代通載卷三十一、中州集卷四、居士傳卷三十五、金史卷一二六、宋元學案卷一○○]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