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林用語。謂言語能直接顯現至道之妙理而無遺;此系針對排斥語言文字者所用之警語。蓋禪宗以不立文字、明心見性為宗風,認為若經語言文字之詮解,則至道妙理往往從言詮之間逸脫,而無法究竟其本義,故有主張完全排除語言文字者。然若非上上之根機,則全面排斥語言文字以證悟佛道,每易產生偏邪或弊端,故正統禪宗師家之作法,一面反覆強調言詮思辨本身之有限與障礙,一面亦無法舍離語言文字,藉之進行參集、開示、勘驗禪徒等,并于必要之時以‘言端語端’來告誡僅知一味排斥語言文字,實際卻闇昧無知、似是而非之野狐禪。碧巖錄第二則(大四八·一四二上):‘至道無難,言端語端,一有多種,二無兩般。’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