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于刺林間懲治罪人之地獄。乃惡口、兩舌、綺語、不義語、說經典之過、毀論議師等罪人所墮之處。據觀佛三昧海經卷五載,此地獄縱廣八千由旬,充滿鐵刺,每一刺端復有十二劍,樹上又有大熱鐵鉗。罪人命欲終時,咽噪舌干,渴念得一利刺以刺破頸項,令眾脈出血,流注如水。其念一起,獄卒羅剎即應此而化作罪人之父母,手執月珠,珠頭生刺,其形如口,作水欲滴之狀,罪人見之歡喜,自覺所愿已得了遂,便氣絕命終,墮于刺林間,獄卒羅剎拔出其舌,令八十鐵牛以大鐵犁耕破其舌,刺林諸樹為風所吹而撲打其軀,于一日一夜間經歷六百生死。罪畢復得生人中,面目丑惡,語言不利,又體生惡瘡,膿血盈流;經五百世而為人所惡見,其后,彼之所說皆不為人信受,后得遇善知識,始發菩提心。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