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otr Kuzmich Kozlov, 1863~1935)俄國探險家。斯木蘭斯克省(Smolensk)人。一八八四至一八八八年間,隨布魯杰伐爾斯基(N.M. Przhevaliskij, 1839~1888)至西北蒙古、新疆、北部西藏等地探險。一八九三至一八九五年間,至天山東部探勘。一八九九至一九○一年間,率領俄國地理學會中亞探險隊至阿爾泰地方、戈壁、黃河流域等處探勘。一九○七至一九○九年間,于額濟那河河畔發現西夏時代之古都黑水城(Khara-Khoto)遺址,發掘出佛畫、書藉、紙幣等,及以西夏語與漢語音義對照所編成之辭書‘蕃漢合時掌中珠’,皆系十一至十四世紀間之西夏古物,計有三千余件。目前上述之西夏古物悉數珍藏于列寧格勒東方研究所。一九二四年,科茲洛夫在蒙古恰克圖北方諾音烏拉山(Noin-Ula)發現匈奴王侯古墓群,掘出漢代漆杯及匈奴文物等。其后科茲洛夫繼續領導蒙古探險隊。著作有 Mongoliya i Amdo i Mertyi Gorod Kharakhoto.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