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句經

助印经书 巴利名Dhamma-pada 。意謂‘真理之語言’。凡二卷,三十九品七五二頌(今計有七五八頌)。印度法救撰集,三國吳之維只難等譯(一說本經系于二二四年,由支謙、竺將焰等譯,而非維只難等所譯)。系收集諸經中佛之自說偈編集而成。又作法句集經、法句集、法句錄、曇缽經、曇缽偈。屬巴利語系。收于大正藏第四冊。此經之原本有一千頌、九百頌、七百頌、五百頌等數種,吳大帝黃武三年(224),維只難赍來二十六品五百頌,后又增十三品,合為三十九品七五二頌。

 本經現存之異本有四,即:巴利本法句經 (Dhamma-pada)、梵本優陀那品 (Uda^na-varga,又作鄔陀南品)、西藏譯為 Ched-du brjod-pah!i tshoms、宋代天息災譯之法集要頌經四卷(屬梵語系,收于大正藏第四冊)。其中巴利本總計二十六品四二三頌(一頌重復),系世尊隨緣應機,為僧俗諸弟子所說之法語,于第一次結集時合誦而流傳者。收于南方上座部之經藏(小部)中,與維只難赍來之二十六品五百頌經本頗為相似。

 關于梵文書寫之法句經,依俱舍論光記卷一載,法救所集之鄔陀南,印度現有梵本流行。西元一八九二年,窟咧那(F. Grenard)于新疆和闐地方發現梵本斷簡,系以佉盧虱吒文字書寫于樺樹皮上,經法國學者斯納爾(E/. Senart)等研究之后,判定其書寫年代可能在西元第二世紀以前,堪稱現存最古之佛典古寫本。后于庫車、敦煌等地亦陸續有梵本斷簡之發現。此等梵本斷簡,經洽庫拉瓦替(N.P. Chakravarti)集成,題為 LU/da^navarga Sanskrit,一九三○年刊行前二十一品。西藏譯與法集要頌經相同,均有三十三品,與巴利文相較,頗多異同,其偈頌相同者僅得二百數十偈。

 此外,西晉法炬、法立共譯法句譬喻經四卷(屬巴利語系,收于大正藏第四冊),又稱作法喻經、法句喻經、法句本末經,亦分三十九品。每品之譬喻故事必列舉本經中之若干法句偈頌,以解說其因緣,總計有六十八種譬喻。又佛音(巴Buddha-ghosa )所作巴利文法句經注(Dhammapadat!t!hakatha^),解釋巴利文法句經四二二頌之字義,并說其因緣,總計有二九九種譬喻。收于西藏丹珠爾(藏Bstan-h!gyur )阿毗達磨部(藏Mn%on-pa )中之優陀那品注解(藏Ched-du-brjod-pah!i tshoms-kyirnam-parh!grel-pa )及漢譯出曜經三十卷(屬梵語系,收于大正藏第四冊),皆為解說優陀那品之因緣者。

 本書對現實人生體驗深刻,充滿敏銳之洞察力,為最佳之佛教入門書。西元一八五五年,丹麥學者華悟貝爾(V. Fausbo%ll)出版巴利原文,并附拉丁譯本,是為佛教介紹至西洋之始,其后譯為英、法、德諸國語文。又有洛克希羅(W. Rockhill)英譯西藏文優陀那品,德國佛教學學者貝克(Herman Beckh)刊行西藏原文,英國佛教學學者比爾(S. Beal)英譯法句譬喻經。日本則于大正四年(1915)由東京帝國大學文學部印度哲學研究室刊行巴利語、漢文對照法句經。此外,近代尚有二種白話漢譯本,即:(一)了參法師所譯之‘法句經’,(二)凈海法師所譯之‘真理的語言’,均系譯自南傳法句經。[善見律毗婆沙卷一、大毗婆沙論卷一、出三藏記集卷七、梁高僧傳卷一維只難傳、開元釋教錄卷二、至元法寶勘同總錄卷九、卷十、B.C. Law: A Historyof Pa^li Literature; E. Senart:Le manuscrit kharos!t!hi^ du Dhammapada(Journal asiatique, 1898); H. Lu|ders: Bemerkungen zu dem Kharos!t!hi^-Manuskriptdes Dhammapada; O. Franke:Zum Manuskript Dutreme de Rhins(Zeitsch. Morgenl.Gesell; LX. 3. 1906)]

法句經相關文章

釋門章服儀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

大乘結集

 (傳說)有數說。菩薩處胎經,佛滅后七日,大迦棄招集五百阿羅漢,令彼請十方佛世界諸阿羅漢,于閻浮提娑羅雙樹間,得八億四千阿羅漢眾。使阿難先分類菩薩藏,聲聞藏,戒律藏之三部,于其菩薩藏結集八藏云。菩薩處胎經出經品曰:‘爾時佛取滅度已,經七日七夜。時大迦葉告五百阿羅漢,打揵稚集眾。(中略)集諸羅漢得八億八千眾,來集到忍界,聽受法言。(中略)使阿難升七寶高座,迦葉告阿難言:佛所說法一言一字,汝慎勿使有缺

報像功德經

報像功德經

佛教字典推薦文章

Zola

大悲咒是什么意思?大悲咒因何叫大悲咒?

大悲咒是什么意思  大悲咒出自《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是觀世音菩薩的大慈悲心,無上菩提心,以及濟世渡人,修道成佛的重要口訣。  大悲咒的全文共84句,每一句對應一種化身。全文大意是:  皈依三寶,皈依大悲渡世的觀世音菩薩,世間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眾生,要誓愿宣說廣大圓滿無礙大悲救苦救難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煩惱,了悟真

全文大悲咒全文

  南無·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無·阿唎耶。

文殊菩薩五字心咒原文

  嗡 阿 拉 巴 扎 那 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