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1~?)民國浙江永嘉人,俗名石鳴珂。字象賢、無言。民國十二年(1923),初入漢口佛教會講習所,畢業后轉入武昌佛學院,與大醒、法舫、法尊等四人被稱為太虛門下四大金剛。專研唯識、天臺、律宗,此外詩文與辯才俱佳。民國十七年與大醒同時受命主持南普陀及閩南佛學院,并主講唯識法相之學。曾主編海潮音、現代佛學。民國三十二年,至焦山講學,并從事著述與翻譯。著譯有律學之精神、律學大綱、佛性研究、禪學講話、唯識講話等書。又為普慧大藏經編修出版,兼譯南傳佛教經典。曾赴日本大谷大學留學,返國后還俗娶妻,以一位學識與信行兼備之居士身分,繼續活躍于佛教界。大陸變色后曾在大學任教,據傳已逝于大陸。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