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利名Missaka 。位于錫蘭島北部,舊王城阿■羅陀補羅城之東約十二公里處,為島中第一靈山。佛入滅后二百年頃,阿育王出,王欲于邊境廣宣佛法,因遣王子摩哂陀比丘、沙彌須摩那等至此地傳法。爾時錫蘭之王天愛帝須于此山狩獵,逢摩哂陀,深受其教化而歸之,迎入都城,王姬與群臣皆歸佛道。摩哂陀晚年隱棲此山,示寂后弟子等追憶師德而改此山為彌哂陀羅(Mihintale)。東晉法顯游其地時,于無畏山寺之東有一山,名跋提,存有一精舍,蓋指此山耳。海拔三百余公尺處有一座孤山,從山麓登一千八百石階可達山頂。山頂之阿跋沙羅(Ambatthala),相傳為摩哂陀初至此國之遺跡。又于伊毗訶羅(Etvihara)現存有佛發塔一座,系西元一世紀初,跋帝耶王(Bhatia)所建。天愛帝須王與摩哂陀會見處存有石造之圓塔,稱阿布斯塔(Ambustella),以八角形石柵圍之。斷崖之一面可遙眺舊王城,其處稱摩哂陀床。此外,此山處處之巖面皆有記載歷代君主仁慈事跡之銘文。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