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稱大悲胎藏生曼荼羅。密教兩界曼荼羅之一。略稱胎藏曼荼羅、大悲曼荼羅。對金剛界曼荼羅而言,又稱因曼荼羅、東曼荼羅、理曼荼羅。胎藏,梵語garbha,大悲之意。曼荼羅,梵語man!d!ala,含有發生諸佛、極無比味、輪圓具足等義。胎藏界曼荼羅即是自毗盧遮那如來之大悲胎藏平等心地中所生出之大曼荼羅。蓋胎藏界曼荼羅原系根據大日經具緣品之說所建立,大日經疏復更加以補充,故古來即稱此為經疏曼荼羅。以圖之上端為東方而分:(一)中臺八葉院,大日如來住中臺。無量壽、寶幢、開敷華、天鼓等四佛,及文殊、觀音、彌勒、普賢等四菩薩,住八葉。合有九尊。八葉蓮華,表眾生八瓣肉團心,示阿字本不生,顯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之理趣。此院為胎藏曼荼羅之總體,其他院為其別德。(二)遍知院,又稱佛母院。位于中臺八葉院之上方,有佛眼佛母等七尊。此院表諸佛遍知之德與諸佛能生之德。(三) 觀音院,位于中臺八葉院之北方,有大勢至等三十七尊。此院表如來大悲下化之德。 (四)金剛手院,又稱薩埵院。位于中臺八葉院之南方,有虛空無垢輪持金剛等三十三尊。此院表大智上求之德。(五)持明院,又稱五大院、忿怒院。位于中臺八葉院之下方,有般若菩薩等五尊。此院表折伏攝受二德。(六)釋迦院,位于遍知院之上方,有釋迦牟尼佛等三十九尊。此院表方便攝化之德。以智悲二德,變現為釋迦如來,濟度眾生。 (七)除蓋障院,位于金剛手院之南方,有悲愍菩薩等九尊。此院表由金剛之智門除眾生之蓋障。(八)地藏院,位于觀音院之北方,有地藏等九尊。此院表由觀音之悲門救九界之迷情。(九)虛空藏院,位于持明院之下方,有虛空藏等二十八尊。此院表悲智合一,包藏萬德,能從眾生愿授一切寶,兼具智德,而以福德為本。(十)文殊院,位于釋迦院上方,有文殊菩薩等二十五尊。此院表大日之智慧能斷一切戲論,兼福德而以智德為本。(十一)蘇悉地院,位于虛空藏院之下方。蘇悉地,意譯妙成就。有十一面觀音等八尊。此院表自他二利成就之德。(十二)外金剛部院,圍繞于胎藏界曼荼羅東西南北四方外層,合四方共有二○五尊。此院表隨類應化之德與圣凡不二之理。(十三)四大護院。現圖略第十三院,而于十二院中,中臺為佛部,觀音院為蓮華部,金剛手院為金剛部,遍、釋、文、持、虛、蘇等六院屬佛部,地藏院屬蓮華部,除蓋障院屬金剛部,外金剛屬三部。玆現圖曼荼羅如下: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