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4~  )浙江清縣人,俗姓陳。幼年于雁蕩山出家,自號雁蕩山僧。畢業于閩南、武昌等佛學院。親近太虛大師,為入室弟子。曾隨學于嶺南畫家高劍父,遂善繪事。此外,亦擅長詩詞、散文,書法尤自成一格,墨寶多為海內外各道場所珍藏。抗日戰爭前,曾在香港弘法。民國四十二年(1953)轉往馬來西亞檳城。師之著作十余種,曾辦無盡燈雜志,及澳門佛學社。其歸依弟子遍及星、馬、香港、東南亞等地。先后連任馬來西亞佛教總會主席十余年,并任馬來西亞佛教學院院長、檀香山檀華寺住持等職。致力于佛教教育及弘教人才之培養,慈心悲愿,甚受僧俗敬仰。對大乘佛法之推廣于馬來西亞,貢獻頗大。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