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八卷(又作二卷)。略稱敕修清規、百丈清規。元朝東陽德輝編,全悟大訢及學業沙門等共校正。收于大正藏第四十八冊。元朝至元二年(1336),蒙順宗之敕,德輝乃重編百丈古清規,于百丈山大智壽圣禪寺,對照參考古清規、校定清規、備用清規和幻住清規等合而編輯。內容分九章:(一)祝厘章,列舉對朝廷之六項祝贊法式。(二)報恩章,頌贊國恩之遺勛及佛恩之廣大。(三)報本章,舉佛誕生、佛成道、佛涅槃之目次,并高唱報恩之精神。(四)尊祖章,舉達磨忌、百丈忌、開山忌、嗣法師忌等四忌以報祖師之恩德。(五)住持章,揭出上堂、小參、入院、遷化等十七目,以示住持人之日用行持。(六)兩序章,示兩序之進退、侍者之去就、湯茶煎點之法式,及列職雜務等,共二十一項。(七)大眾章,示沙彌之得度,新戒之參堂等,乃至游方參請、赴齋粥、普請、病僧念誦等日用之規范。(八)節臘章,關于結制、戒臘、念誦等諸事。(九)法器章,詳舉鐘、版、木魚、磬、鼓等一切法器,并教示鳴打之法。網羅禪林清規之大綱。卷首有至元二年之上諭、正統七年四月禮部尚書胡濴等重刊序。卷末有百丈祖師塔銘、黃溍之百丈山天下師表閣記、楊億之古清規序、崇寧清規序、咸淳清規序、至大清規序及至元二年三月翰林直學士歐陽玄之序、同四年三月德輝之自序等。自序曰(大四八·一一五九上):‘百丈清規行于世尚矣!繇唐迄今,歷代沿革不同,禮因時而損益,有不免焉。往往諸本雜出,罔知適從,學者惑之。’以知本書編纂之由來。[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目錄卷四、永平清規卷下、僧堂清規凡例、禪學思想史卷上]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