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70~1523)明代書畫家。江蘇吳縣人,字伯虎。賦性疏朗,狂逸不羈,自號六如居士、逃禪仙吏、魯國唐生。幼有‘才子’之譽,鄉試時名列第一,后舉應天解元,因株連受刑,憤而辭官回鄉,從此寄情詩文書畫,遍游天下名都,嘗鐫其章曰:‘江南第一風流才子’。唐寅工詩、古文詞,畫風師承李成、范寬、馬遠、夏圭,復宗法元代四大家,與沈周、文征明等人之畫風亦有交融之處。其畫幅之廣,成為明代畫壇一大特色,誠屬院派畫家中之一枝獨秀。[明史卷二八六、明史稿卷二六七]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