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八卷。清代蔣超撰。民國印光大師重修。收在中國佛寺史志匯刊第一輯。峨眉山位于四川峨眉縣西南,由麓至頂有大小七十余寺,以報國寺、伏虎寺、湘子洞、金頂寺為其最著者。山為普賢菩薩之道場,全山各寺皆奉普賢菩薩。所有宮觀殿剎、古跡勝境,皆俱足天然雅趣。世人尊之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清康熙十一年(1672)蔣超據井研胡閣‘譯峨籟’,編‘峨眉山志’,民國十九年(1930)印光大師重修蔣超之志,厘為八卷,分為十一門:星野圖說、菩薩圣跡、金山形勝、寺庵勝概、感應靈異、歷代高僧、王臣外護、仙隱流寓、古今藝文、動植物產、蔣編志余。為峨眉山之全史。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