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三卷。明代袾宏撰。收于大正藏第五十一冊。本書集錄我國與印度往生西方者,計分九類:(一)沙門往生類,東晉慧遠至明代寶珠,凡九十八人。(二)王臣往生類,烏萇國王至張無盡丞相,凡三十二人。(三)處士往生類,周續之至華居士,凡二十八人。(四)尼僧往生類,尼大明至尼法藏,凡五人。(五)婦女往生類,隋皇后至許氏婦,凡三十二人。(六)惡人往生類,張善和至金奭,凡八人。(七)畜生往生類。(八)諸圣同歸類。(九)生存感應類。另有續錄附于畜生往生類之后,舉出僧明本至吳居士,凡二十人。其中,諸圣同歸類舉出觀無量壽經之擇生極樂、無量壽經之往生無數等;生存感應類則舉出鬼不敢啖、夫婦見佛、卻鬼不現、薦拔亡靈、睡寢得安、病目重明等現世利益。并于附錄普勸必修凈土,最后舉出念佛十種功德。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