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據澄觀之華嚴經疏卷四十三載,華嚴經十地品中之第九善慧地菩薩,修行一切功德行愿而作大法師,善能守護如來法藏,以無量之善巧智慧辯才,與大眾演說妙法,令眾生得大安樂,具足如是十德者,方稱為法師。十德指:(一)善知法義,謂菩薩以無礙之智,善知一切諸法要義。(二)能廣宣說,謂菩薩以智慧辯才,廣為眾生宣揚如來妙法。(三)處眾無畏,謂菩薩處于大眾中善說法要,且隨其問難,皆能酬答,無所畏懼。(四)無斷辯才,謂菩薩之辯才無礙,所說之一切法,經無量劫仍相續不斷。(五)巧方便說,謂菩薩善巧方便,隨順各類機宜而說一切法,令人皆得通解。(六)法隨法行,謂菩薩說法令一切眾生如如  法而行,隨順無違而修諸勝行。(七)威儀具足,謂菩薩于行住坐臥四威儀中,無有缺犯,令人敬仰。(八)勇猛精進,謂菩薩發勇猛心,精進修習一切善法,化導眾生而無有退轉。(九)身心無倦,謂菩薩整肅身心,修諸勝行,常起慈心攝化眾生而無有懈倦。(十)成就忍力,謂菩薩因修習一切忍辱行,而成就無生法忍之力。(參閱‘法師’3378)
         
										據澄觀之華嚴經疏卷四十三載,華嚴經十地品中之第九善慧地菩薩,修行一切功德行愿而作大法師,善能守護如來法藏,以無量之善巧智慧辯才,與大眾演說妙法,令眾生得大安樂,具足如是十德者,方稱為法師。十德指:(一)善知法義,謂菩薩以無礙之智,善知一切諸法要義。(二)能廣宣說,謂菩薩以智慧辯才,廣為眾生宣揚如來妙法。(三)處眾無畏,謂菩薩處于大眾中善說法要,且隨其問難,皆能酬答,無所畏懼。(四)無斷辯才,謂菩薩之辯才無礙,所說之一切法,經無量劫仍相續不斷。(五)巧方便說,謂菩薩善巧方便,隨順各類機宜而說一切法,令人皆得通解。(六)法隨法行,謂菩薩說法令一切眾生如如  法而行,隨順無違而修諸勝行。(七)威儀具足,謂菩薩于行住坐臥四威儀中,無有缺犯,令人敬仰。(八)勇猛精進,謂菩薩發勇猛心,精進修習一切善法,化導眾生而無有退轉。(九)身心無倦,謂菩薩整肅身心,修諸勝行,常起慈心攝化眾生而無有懈倦。(十)成就忍力,謂菩薩因修習一切忍辱行,而成就無生法忍之力。(參閱‘法師’3378)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