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統轄全國佛教事宜及藏族地區軍政事務之機構。由帝師兼領。其職權類于清代之理藩院。元世祖忽必烈至元元年(1264)始置,初名總制院,院使秩正二品。當時以膽巴國師之門人任藏語譯史之桑哥為總制院使。據元典章可知,其時另有總制院事之官名。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稱宣政院(典自唐朝吐蕃來朝之際,帝每于宣政殿引見之),院使升從一品,擴大機構,于院使之下另設同知、副使、參議、僉院等各二人,僧俗并用。遇地方有事,設行宣院(宣政分院)駐當地鎮撫,重大軍政事務則由宣政院與樞密院議處。[元史卷八十七百官志、新元史卷五十八百官史、元史の宣政院(野上俊靜,羽田博士還歷紀念東洋史論叢)]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