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四川峨眉縣西南約七公里處。為普賢菩薩顯靈說法之道場。又作峨嵋山、蛾眉山。佛教稱為光明山,道教稱為虛靈洞天。山脈由岷山伸展而出,崗巒疊起,氣勢如虹,蜿蜒一百八十余公里,周圓五六百公里。全山突起三主峰,稱為大峨、中峨、小峨,一脈相連,主峰萬佛頂海拔三○九九公尺。與五臺山、普陀山、九華山等,共稱我國四大靈山。自山麓至山頂五十余公里有七十余寺院、四十余山洞、百余石龕。其中圣壽萬年寺為普賢菩薩示現之中心道場;其起源乃因晉時蒲翁見普賢菩薩顯現,遂于此山建白水普賢寺,后歷經各朝代重修。明萬歷年間,改稱萬年寺。寺中銅鐵佛像,造型優美,鑄造精良,為珍貴之佛教文物。此外另有伏虎寺、報國寺、清音閣、黑龍江棧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