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江蘇連云市東南,花果山下大村水庫之濱。建于北宋天圣四年(1026)。為一座模仿樓閣式之磚塔,共有八面九層,高約三十五公尺。塔內有回廊,一至八層建八邊形塔心磚柱,柱上有半圓形佛龕四個。第九層內無塔心柱和回廊,壁上置磚造斗栱,構成八角形藻井。各層樓梯設于塔心柱內,上下銜接交錯而成。塔磚內曾發現木骨殘跡,足證建造之時已采用木骨結構。清康熙七年(1668)七月,山東郯城發生八點五級大地震,連云損害頗大,然此塔巍然無損。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