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二十卷。為我國初期禪宗史傳之一。五代南唐保大十年(952)泉州招慶寺靜、筠二師編著。其內容系繼承寶林傳之祖統說。卷首有靜、筠二人之師文登所撰之序文、匡籺所撰海東新開印版記、目錄等,卷一至卷二十輯錄過去七佛、初祖大迦葉至三十三祖大鑒慧能,迄青原下八世、雪峰義存之孫徒、南岳下七世、臨濟義玄之孫徒等二百五十余人。以佛祖傳燈相承之次第,錄其機緣之法語;此傳燈說迨為后世諸燈史之根據。本集之出早于景德傳燈錄(1004)五十余年,為現存最古之綜合禪宗史傳。惟本集以青原系為先,南岳系為后,景德傳燈錄則反之。其以史實之立傳態度,編錄諸禪師之語要,可謂古則公案之集成,尤有其他諸燈史所未見之機鋒,并收錄偈頌歌行等之禪文學,及朝鮮禪宗之史料。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