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悉曇四種隨緣相承。梵字本源相承有法爾、隨緣二種,法爾常恒之相承系依大日經之說,隨緣相承有四種:(一)梵王相承,又作南天相承。即印度所用悉曇文字為梵天所造之說。梵王所造之梵書有根本四十七言、十二摩多、三十五體文,若合字轉成則成無盡多字,且立十八章以為標準。唐代智廣之悉曇字記所說南天相承摩醯首羅之文,即指此梵王所造之悉曇。(二)龍宮相承,又作中天相承。佛陀入滅后七百年中,龍樹菩薩入海得大乘經所傳之悉曇;據悉曇字記所載,中天兼以龍宮文,與南天小異而綱骨同。(三)釋迦相承,為釋尊宣說經典中所示之悉曇。即文殊問經之五十字母、華嚴經之四十二字門、方廣大莊嚴經示書品之四十六字母、大集經海慧菩薩品之二十八字門句、大品般若經之四十二字門、大般涅槃經如來性品之十四音五十字義等。乃佛陀入滅后,由文殊、彌勒、阿難等結集而傳于世。(四)大日相承,乃大日如來所說之悉曇。指金剛頂經釋字母品之五十字、大日經具緣品、同字輪品之五十字等。由金剛薩埵結集,龍猛菩薩入南天鐵塔得之而傳誦流通。[悉曇藏卷一、法華論注(常騰)、四論玄義(慧均)]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