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東漢末年丹陽(安徽)人。字偉明。以好施名聞鄉里。黃巾亂起,遂聚眾投徐州刺史陶謙,陶謙重其名,使監督廣陵、下邳、彭城三郡糧運,并任下邳相。笮融篤信佛教,據三國志吳志卷四劉繇傳載,笮融擅斷三郡錢糧,大起佛寺,以銅制佛像,黃金涂身,衣以錦采,垂銅盤九重,下為重樓閣道,可容三千余人,課讀佛經,免除信佛者徭役,每次浴佛,所設酒飯達數十里,耗資累萬;漢代民間建佛祠、行佛事者,始見于此。又由于笮融之聚眾讀誦佛經,可確知當時已有漢譯佛教經典之流布。其奉佛之行,如鑄佛像、建寺院、浴佛、施食等,與楚王英、桓帝時不甚相同, 且于儀禮方面更大見發展, 可由此得見后漢靈帝末年、獻帝時代(190 前后)徐州佛教之一斑。后因為徐人所惡,遂率眾南走,襲殺廣陵太守趙昱、豫章太守朱皓,入據其邑,后為揚州刺史劉繇攻破,為山民所殺。[佛祖統紀卷三十五、后漢書卷一○三]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