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名Mu^lastha^napura 。印度古地名。位于西印度印度河之東岸。依大唐西域記卷十一、慈恩傳卷四等所載,謂其地當時隸屬磔迦國,住民多事天神,少信佛法,雖有伽藍十余所,然多已圯壞。少有僧徒,學無專習。有天祠八所,異道雜居,特別崇祀日天之黃金像,印度國諸王豪族莫不于此舍諸珍寶,建立福舍。現今巴基斯坦之摩耳坦市(Multan)即為其都城舊址。摩耳坦市乃紀元前四世紀,亞歷山大王征服印度時,毛利(Mallies)人之都府,相傳大王曾負重傷于此地附近。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