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稱借他人之物以獻客,謂借花獻佛。典故出自佛本行集經卷三、卷四受決定記品第二、修行本起經卷上現變品第一、太子瑞應本起經卷上等佛本生故事中。據載,昔時有一婆羅門弟子,名曰善慧,于四出參訪途中,至蓮花城,聞燃燈佛將前來蓮花城說法。善慧欲以鮮花供養燃燈佛,然國王已囊括全城鮮花以供養燃燈佛。善慧尋遍全城,不得一花。后于井邊遇一年輕婢女,手捧一瓶,瓶中藏七莖優缽羅花,善慧乃懇切求花。婢女受其至誠所感,遂許以五莖,唯留二莖寄托善慧獻佛,以積自己之功德,然欲善慧許以‘未得圣道以前,生生世世結為夫妻’為條件。善慧求花心切,遂諾許之。得花之后,趕至城門許愿獻花。燃燈佛乃為其授記,謂其于無量劫后,必可成佛,號為釋迦牟尼。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