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68~1936)浙江余杭人。本名絳,字太炎。精研國學,富民族思想。光緒年間先后任時務、昌言等報撰述,以言論激烈,見忌于清廷,而避走臺灣、日本,結識 孫中山先生,加入革命行列。光緒二十九年(1903)被捕,于獄中鉆研佛學,精讀因明及唯識法相等經論。釋出后,一度赴日本游歷。返國后,值袁世凱稱帝,不為所用,復遭幽禁于北京龍泉寺,遂托宗仰上人購頻伽藏一部,閉關閱藏。于大乘佛法緣起性空、二無我唯識真義,曾有甚深體會。著作頗多,于佛學方面有:建立宗教論、五無論、無神論、人無我論、四惑論、國家論、大乘佛教緣起論、大乘起信論辨等書。此外,有‘齊物論釋’一書,乃以佛教唯識解釋老莊,融會佛老二氏之說,有反格義之意。[當代中國哲學(賀麟)、中國佛教近代史(東初)]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