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八卷。日僧成尋(1011~1081)撰。又稱善惠大師賜紫成尋記。延久四年(1072),成尋時年六十二歲,偕賴緣、快宗、圣秀、惟觀、心賢、善久、長明等自肥前松浦來宋。翌年六月,巡禮天臺山、五臺山等圣跡,并蒙宋朝之優遇,乃以漢文逐日記載,著成此書,成為后人了解當時中日海路交通、宋代佛教概況,及其文物、風俗等之珍貴資料。全書自日本延久四年從肥前松浦出發時起筆,至宋熙寧六年(1073)六月托送新譯佛經及佛像去日本為止。本書有后人成島讓儉之考證加注而成‘刪補天臺五臺山記’八卷,以及高楠順次郎以京都東福寺所藏原本為底本,校合多處之抄本,更撰‘成尋所記入宋諸師傳考’一卷。本書收于大日本佛教全書卷一一五、改訂史籍集覽卷二十六。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