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明清時民間宗教中至高無上之女神。被視為創世主,又為拯救苦海中之人類的救世主,具有無上之權威。其傳說頗多,明末清初河北士人戴明說所作‘無生廟碑記’,即有關于無生老母之靈異記載。清代以后,更增添無數民間色彩,如道光年間(1821~1850)流傳于河北白陽教徒間者,即謂無生老母于康熙年間(1662~1722)轉世,出嫁后生一子,后為丈夫休棄,子又被雷殛,遂開始其習教傳徒生涯,顯示其為受過苦難之婦女形象。此外,清代對無生老母之信仰,又與農民之反抗組織結合,而為農民起義之精神柱石,如干隆三十九年(1774)山東清水教之王倫、嘉慶時林清之天理教、道光二十五年(1845)四川青蓮教等之起義,均奉無生圣母,甚或宣稱‘圣母降生,刀槍不入’。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