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a^hma Sama^j)又稱梵協會、梵社。近代印度教之革新派。一八二八年,藍姆漢羅伊(Ra^mMohan Roy, 1772~1833)創于加爾各答。本教定‘梵’為唯一之神,提倡以奧義書為中心,回歸傳統之純粹婆羅門教。羅伊研習梵語、英語、希伯來語、希臘語等,深受西歐理性思想與基督教精神之影響,乃將其真髓帶入梵教會;進而排斥多神教及偶像崇拜,否定輪回思想,革除一夫多妻、寡婦殉節等社會陋俗。羅伊擷取馬太、路加等福音書之精華,于一八二○年出版‘耶穌的理想|導入寧靜與快樂之途徑’(The precepts ofJesus, the guide to peace andhappiness),曾備受正統印度教徒與印度基督教徒之激烈抨擊。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