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8~1969)四川重慶人,俗姓劉。年十九,由父母送入佛寺出家,旋受戒于安徽九華山。民國十六年(1927),入常熟華嚴學校,親近持松法師。畢業后,行腳大江南北,遍訪善知識,后住杭州靈隱寺,親近慧明法師,慧明示寂后,師乃漫游南洋、印度、緬甸,錫蘭、泰國等地。民國二十五年,轉道法師創辦佛學院于新加坡,師任該院教授,并助編佛教與佛學月刊。后赴印尼,于棉蘭市成立蘇島佛學社,從此駐錫該社,樹立法幢,演講佛學,印尼佛教漸盛。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師應社眾恭請,主持佛學社,利用定期講經、報章雜志弘揚凈土法門,歸依者千余人。師生性剛正,有俠士風,反共愛國,旅居印尼主持佛學社三十余年,弘法甚力。其反共論文除披露于當地華文報紙外,多在臺灣各佛教刊物發表。
全一卷。唐代道宣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內容記述法服之材質、裁縫及補浣等法。分為制意釋名、立體拔俗、勝德經遠、法色光俗、裁制應法、方量幢相、單復有據、縫制裁成、補浣誠教、加法行護等十篇。 本書論法服之材質,于絹、布二種中,以布為如法者,此乃南山律宗之規矩。蓋因佛教尚慈悲而戒殺生,若以蠶絲作法服,則有違拔濟之心,故屬不如法。注疏有元照之應法記一卷。[道宣律師感通錄]